【組織結構】
【沿革】
民國47年本處依照組織章程第十五條之規定,為增進木材利用,並配合臺灣大學生農學院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師生從事教學、實習、試驗研究及推廣提供良好設備及場所,於南投縣水里鄉永豐村購地2.5036公頃,並積極興建廠房及安裝製材機械,前後歷經2年,始於民國49年3月間,完成製材工廠之設置。
民國50年承農委會前身(中國農村復興發展委員會)免費贈送木材乾燥設備一套,民國52年新建了人工乾燥窯、安裝鍋爐及其它管線設備,於是本廠又增加了一個部門,爾後本處有鑑於本省木材加工業已開始起步,為配合實際需要,於民國52年6月新建木工室,並增購木工機械設備,設立木器家具製作工廠,同時又將本廠名稱由原來之「製材工廠」變更為「木材利用實習工廠」。
民國56年本處因實際管理需要又於毗鄰購進土地一筆面積約0.2953公頃作為擴建廠房之用,使得木材工廠總面積多達2.7989公頃。民國60年本處因應研究開發之需又增建了木材防腐廠、合板製造廠,至此本廠已由當初之製材工廠逐漸擴充成為製材、人工乾燥、木器製作、合板及木材防腐等五個部門之綜合實習工廠。至民國103年,為因應製程成本及製品品質等各種因素考量,目前工廠以製材部門、木材防腐、人工乾燥、木材細木作加工區、噴漆房等五個部門執行各項交辦工程。
為強化木材利用實習工廠的教學、研究及推廣功能,於民國98年成立「木材利用暨產品展示中心」展示竹木集成材製品、各種室內裝修材料、家具及生活用品。於民國102年成立「木材利用教學推廣中心」,該中心內包含上課教室、木工DIY操作區、木材標本室、木材榫接及木材分等模式樣品展示間、雷射雕刻及CNC作業區等。
【製材部門】
製材為木材利用之始,舉凡建材、木器、家具等用材,均須將原木先行鋸製成所需規格之製品,再行加工利用。本廠設立初期,因為所有木器製造業尚未發逹,當時罐頭食品、機械、水果包裝用箱板、鐵路枕木及營建用材,需料殷切,是以乃著重在製材部門。在建廠後約民國50年代,每年交製原木在1,000-3,000 M3。自83年起至101年底止,每年製材部門都維持在 1,000 M3以上之製材量
【防腐部門】
本廠成立防腐工作部門,原僅為教學實習之需,係採高壓、抽真空、加壓充細胞法設施槽;因為型式小無法做有效率的承製,使用上每年也僅有約150 M3之產品進行防腐,又加上了CCA防腐劑是一種金屬化學物,且未設有回收之設施,因此在90年後,配合環保單位減少污染土地之政策,也就未再進防腐之使用,目前所需製品多委請有執照廠商代為加工防腐。但至民國103年由於發展出低毒性ACQ銅鹽系統的防腐藥劑,因此透過調整防腐藥劑濃度的方式,使得在不產生任何防腐劑廢液的基礎上,即又開始木材防腐部門的運作。
【人工乾燥】
木材由森林變成木材製品的過程中,乾燥處理工程決定了大部份木材及木製品的品質;適切的乾燥處理,可以決定木質家具的安定性,可見乾燥技術在利用上的重要性。在過往農業社會燃料不匱乏的的背景下,本廠建造了-蒸氣鍋爐式乾燥窯。後因利用廉價勞工所進行之簡易木材乾燥跟不上工廠的產質,於70年代更換高溫脫濕氣冷式乾燥窯進行乾燥,每年所進行乾燥木製品僅不到20 M3。後因相關人事的調動加上並善盡操作技術的移交導致缺少了技術的熟純;又因為木材是一種有機質的生命體,在没有優良經驗的技術下,其乾燥速度及品質無法滿足工廠所需,目前木材工廠正積極規劃建造新穎的乾燥窯及計畫培訓人員,現時僅做重點式的教學用。此外,為降低鍋爐式乾燥窯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及危險性,本場亦於民國103年將蒸氣鍋爐式乾燥窯改裝成電熱式乾燥窯設備。
【木工家具製造部門】
目前木工家具及其它木質產品之製作是本廠唯一立於不敗之木工產業。環境的變化與全球經濟自由化的趨勢在所難免,而面對一個全球性競爭時代,也唯有另謀對策及策略始能立足。位在激烈的全球競爭戰場下生存,本廠前瞻性地掌握到了開創產品及行銷產品的脈動,亦即是企業經營上最有效的「行銷服務為導向的準則」。
【塗裝部門】
本廠於民國101年完成「噴漆房」建置工程,內部共有二套大型水幕式噴漆台、空氣濾水裝置、大型排風扇及空氣壓縮機,這些塗裝設備將更有助於提升廠區內加工生產的各式製品的塗裝品質。
【目前主要業務內容】
1.配合年度提供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學生校外實習場所及課程協助。
2.提供本處各級研究人員之試驗、研究、材料、設備暨技術之支援。
3.臺灣大學各學院、組室、系所交辦執行木作工程及家具製作維修等。
4.本處各教育中心、組室,相關木作家具、製作、維修及設計施作等。
5.設計及研發各種竹木製品。